关于蓝图奖
蓝图奖发展历程
2011–2015:创立与国际奠基
2011年:设立蓝图奖
由未来科技创新中心(FTIC)发起,旨在激励全球科学家、工程师、企业家和社会创新者突破技术边界,推动社会变革。首期聚焦前沿科技、环境保护与社会创新。
2012年:首届颁奖典礼举办
于FTIC总部举行,设立“科技创新奖”“社会影响奖”“环境可持续奖”三大类别。首届获奖项目涵盖可再生能源、AI医疗、清洁水源技术,蓝图奖由此正式进入全球科技奖项体系。
2013–2015年:迈向全球舞台
奖项涵盖新材料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领域,吸引国际专家加盟评审,合作机构不断扩大,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2016–2020:全球拓展与体系升级
2016年:评审机制深化
引入跨学科评估体系,增设“跨学科合作奖”,提升评选专业性与多元性。
2017年:国际合作加深
携手顶尖大学、研究机构与公益组织,拓展奖项资源网络与申报来源。
2018年:典礼走向国际
首次于伦敦举办颁奖典礼,吸引2000余位科技创新者与投资人,并进行全球直播。
2019年:支持青年创新
增设“青年创新奖”,聚焦35岁以下科技人才,为其提供资源与加速支持。
2020年:应对全球疫情
聚焦公共卫生与医疗科技,表彰包括新冠RNA疫苗、低成本检测系统、AI辅助诊断平台在内的关键突破。
2021至今:战略升级与未来导向
2021年:设立“终身成就奖”
表彰在科技与社会进步领域长期贡献者,首位得主为致力于可持续能源研究的资深科学家。
2022年:“蓝图创新基金”设立
推动获奖项目成果转化,支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,提升社会应用价值。
2023年:数字化评审机制
引入AI初审系统和区块链技术,确保流程公开、公正、高效。
2024年:公众参与机制上线
推出全球公众投票环节,提升社会关注与价值共识。
2025年:启动“全球挑战项目”计划
蓝图奖发起“全球挑战项目”,聚焦气候变化、粮食安全、数字平权、老龄化社会等重大议题,邀请全球团队跨界协作,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。该计划设立特别赛道与资助机制,旨在推动科技与人文协同应对未来关键挑战。